这场最高规格座谈会,注意几个细节!

时间:2020-07-24 12:29 来源: 新闻联播 > 热点新闻 >
 

7月2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一场企业家座谈会。如果没记错,这还是最近两年来的第一次,上次习近平总书记跟企业家开会还是2018年11月,当时的参会者主要是民营企业。

这次比较特别,第一次把中国所有类型的企业聚在一起。发言的7家企业中,有2家国企,2家外企,2家民企,1家个体工商户。

开会的时间点也很特殊。后疫情时代,外部形势依然复杂,不到一周前,中国经济刚刚公布上半年的成绩单。

这场特殊时刻的会,显然就是要为中国经济的主角们擘画路径。

如何留得青山?

谭主先看了几家企业的发言材料,有一个明显感受。开门见山,主要说难题和建议。

疫情之下,企业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这场会,实事求是,给企业家们创造了一个环境,坦诚相见。

在发言里,习近平总书记上来先是给出了定心丸,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何特别强调市场主体,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给谭主解释了背后的深意:

一个一个市场主体都是现实社会中间活生生的人。聚焦市场主体,是以人为本,是要特别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

对大家具体提的问题,谭主做了个梳理,提的最多的是纾困惠企政策落实的紧迫性。

上海品海饭店的总经理赵宪珍是发言中的个体工商户代表,他们受疫情影响最大。来京之前,赵宪珍所在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做了个调查,面对总书记,她特别提到一个数据,62.92%的个体户还没有享受到租金减免。

这件事儿,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给出了具体办法。注意几个用词:

——要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

——要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

“继续”二字,说的就是落实。

上半年,保市场主体一以贯之。按照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的总结,上半年对企业的措施集中在保现金、减成本,增利润。“继续”,就是在要求认真务实、抓实效。

“积极”意味着,接下来,激发市场主体还会加速。

就在这次座谈会不久前,《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出台。这个月底,两会定下的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会全部直达基层。到年底,新增减税降费规模或超2.5万亿元。

除了实实在在的纾困惠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还有一句“金句”被很多人转发——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这句话,意有所指。

一家企业负责人直言:“有的干部仍存在‘清’有余而‘亲’不足的问题,对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合作事项都带着不放心的态度和有色眼镜进行严格审查。”不只民企,外企同样也面临营商环境的问题。

光明磊落,一个词,简洁厚重,语重心长。

这场会的安排本身,正是光明磊落的例证。所有类型的企业在场,信号很明显,大家都要一视同仁,公平竞争。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什么样的企业能顺势而为,习近平总书记也给了提示。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

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这是总书记谈到企业家精神时提到的五个词。这些词看起来很熟悉,但放在今天说,味道大不一样。

爱国和社会责任,说的是企业的价值观。

疫情之下,这两个词格外有重量。作为中国经济的微观基础,中国企业能应对疫情挑战,快速复工复产,保住了很多人的就业,这就是最大的责任感。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专门做了个研究,针对的是二维码作为支付工具的个体户。这半年,“码商”对应着2.3亿人的就业,“码商”的业务总量跟社会总零售额相比,大概占到了1/3。企业不分大、小,一同助力稳住了中国经济的运行。

爱国,则是一种更高期待的社会责任感。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解读出了“爱国”背后的深意:

我们的企业家除了简单的创造经济价值之外,爱国情怀还在于他敢于通过创新、研发,敢于通过对产业规律的认识,参与和完善中国的供应链闭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我们的国家战略安全,以及经济安全。

关键词是创新,创新和诚信,说的都是企业的生死线。

提到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易经的一句话,“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后半句说的是每天创新是人生最高的品德。原来我们总会觉得创新是增量,是加分项,这句话是在告诉企业,创新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是基本功。

大疫当前,百业艰难,但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创新的主体不是别人,正是企业。谭主在分析半年经济时也说过,那些能逆势而上的企业,正是因为能提前布局,谋变、求变、应变。

谈到诚信,习近平总书记也用了句典,是《孟子·离娄上》里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这句话的前文是这么写的,“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

人无信影响的是自己,企业无信影响的是国家。就在此次座谈会召开之前,一家金融信托机构因为进行了大量违规融资、违规交易被惩处。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分析,对于这种不守规则、不知收敛、缺少爱国情怀、甚至威胁国家安全的企业一定不会被信任和支持。

上半年,还有一些企业比如因为财务造假陷入囹圄。中国已经深度融入世界,失信损害的绝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形象。

国际视野,说的是企业的未来感。

有多大的视野,就有多大的胸怀。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就告诉谭主,现在美的有43%的收入是来自中国之外。国际视野确实是这一代企业家的必修课。

近年来,也有顾虑出现。一些企业基于要素成本和贸易环境等方面的考虑,调整了产业布局和全球资源配置,但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是正常的生产经营调整。换句话说,这也是中国产业链升级的明证。

确实也有一些国家挥舞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故意制造摩擦,但也要看到互联互通,东方既白。全球大市场不仅仅只在个别国家,上半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国际合作还有很多想象和可能。

企业带上这五个品质,也就做好了迎接2020年中国经济“下半场”的准备。

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什么?

这次会上,有一个细节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发言的7家企业,都跟“新技术”有关,总书记对“新技术”也格外关注。

在听海康威视董事长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仔细询问了企业全球的布局和销售情况。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副总裁赵炳弟,则分享了在家用氢能源燃料电池领域积累多年的研发经验。

中化集团看似与新技术无关,但听了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发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了其麾下的科技企业先正达,先正达要做的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比如智慧农业服务。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说,中国需要这样的技术。而唯一一家属于服务业的上海品海饭店,总书记也聊起了通过网络销售的南翔小笼包。

其中的科技企业,在各自领域,都是行业领头羊。海康已经连续4年蝉联“全球安防50强”第一,高德红外也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红外探测器芯片。

这才有了面对外部制裁来临时的底气。去年10月,美国一口气将28家中国公司及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制裁,其中就有海康威视,当时海康的回应是,绝大多数美国元件都可以替代。不能说没影响,但我们也有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言最后特别提到:

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创新背后,是“新发展格局”。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到,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次会,总书记再次强调。

新时代确实已经来了。这既是外部环境使然,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新阶段。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做了个总结:

过去四十年的经济增长,我们很大程度上依赖欧美的市场来发展经济,但是欧美市场已经饱和了,甚至已经出现了过度负债,一些产业它可能会逐渐移回欧美国家,我们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必须降低。

实现内循环,前提正是提升自身产业链水平。中国需要做的,是技术创新,是弥补在核心技术、核心领域的短板,是在中国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闭环,最终完成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的迈进。

说到这,谭主想到两家发言的外资企业,他们很早就对中国投下了信任票,现在他们的产业链主体已经基本都在中国。微软中国是总部之外,功能最完备的子公司;松下中国是首次在日本之外设立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事业公司和决策机构。

他们或许会对“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更深的理解,也会对中国的开放有更深的体会。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正本清源: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回看这场座谈会,聊的是市场主体,也是以人为本;聊的是企业家精神,也是企业如何能抓住时代红利;聊的是内外双循环,也是中国如何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这也就有了谭主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掷地有声的背后是路在脚下的底气。(来源:玉渊谭天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转载网络,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