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它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谈到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正在长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连用两个“重中之重”,集中凸显了当前这项工作的地位和分量,也让广大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和前途充满了信心。
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较往年再创新高。但受疫情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下降,不少企业招聘岗位减少,这“一增一减”,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无论是做好“六稳”,还是落实“六保”,就业都是第一位。它一头连着企业发展、宏观经济,一头系着千家万户、民生冷暖。面对困难,迎接考验,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人才驱动力,让大学毕业生这支高素质的生力军人尽其才。
稳就业关键在于稳企业,尤其是稳住提供了80%城镇就业的中小企业。要聚焦“减负、稳岗、扩就业”,通过税收、社保、财政、货币等政策工具为广大中小企业纾困提供有力支撑,有效缓解企业稳岗压力和现金流紧张等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为稳就业蓄积源头活水。
保证存量,亦需拓展增量。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冲击,但以数字经济、健康产业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有必要深度挖掘这些新经济的就业潜力,增加灵活就业的岗位。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求职创业的主体,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既需要转变观念、找准定位,勇于到基层就业,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又要提高技能、利用优势,着力增强就业能力,适应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靠奋斗实现理想,以实干成就梦想。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意味深长的两个“重中之重”,全力以赴落实好相关政策,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筑牢基层就业的压舱石,打开新就业形态的新天地,为大学毕业生实现人生出彩搭建广阔舞台。(央视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