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陈平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湖南省衡阳市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据衡阳市扶贫办主任陈辉芝介绍,目前,衡阳市省级贫困县祁东县实现脱贫摘帽,3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户10.28万户32.3万人中有94844户306795人实现脱贫,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7932户16162人,全市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6%。
脱贫之后的衡阳是什么样?近日,“决战决胜谱新篇·文化扶贫在行动”湖南行采访团走进衡阳市多个县乡的村庄、田野、学校和工厂,实地探访各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新时代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常宁:特色产业、非遗传承和文化旅游合力构建美丽乡村
在常宁县平安油茶小镇,几万亩油茶花开得正盛,寄托着来年的丰收。镇长吴毅勇介绍,油茶林种植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共带动1万多人就业,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7人在这里工作。
油茶既是经济作物,也是观赏植物。秋天,油茶花开是一景。目前,来油茶小镇观光的游客累计已达40万人次,共带来旅游收入2000万元。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陈剑 摄)
这里的村民世代种植油茶,他们传承下来的古法榨油技艺虽然在如今的日常生活中用不上了,但仍作为非遗项目被保存下来。古法榨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村里广场上,村民们售卖的茶油、豆油饼、白沙烧饼、无渣生姜等各种美食以及根雕、木雕等非遗产品让游客停下了脚步。湖南省师范大学教授陈剑表示,非遗产品开发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既能带动乡村振兴,也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
日子富裕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多了。平安村翻新了农民夜校,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版画等民间技艺,大人们在这里看书学习……这就是小康生活的样子吧。
在平安小学,学校举办“国学十分钟”、打 “二十四节气鼓”等活动。此外,学校还为留守儿童开设了剪纸、版画等手工艺课程,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衡阳:是文化宝地,也是旅游胜地
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是革命先烈夏明翰的家乡,这里是红色文化宝地,革命精神在这里传承。
(黄昏时候的明翰村 湖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陈剑 摄)
游客来到明翰村感怀革命先烈的精神,另外也能品尝到另一种甜蜜——明翰村的特产谷芽糖。
村支书陈长春介绍,村里自建“明翰红坊”,生产谷芽糖,为村里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村民们学到技术之后,也可自主创业。“红坊”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帮扶贫困人员,一部分通过分红返给村民,还有一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如今,“红坊”的产品在当地供不应求。
离明翰村不远有王船山故居湘西草堂。
湘西草堂位于曲兰镇湘西村。湘西村以船山文化为核心,发展观光农业,开发多种旅游扶贫农产品品牌,将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乡村旅游融为一体,打造“湖南省特色旅游名村”“湖南省经典文化名村”。
祁东:中国“曲艺之乡”盛开“文化扶贫”之花
在祁东县黄土铺镇双溪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村外正在演戏,这是当地开展的“文化惠民祁剧下乡”演出活动。
祁东是中国曲艺之乡,祁剧是湖南省传统地方戏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祁东,老剧种有新魅力,舞台上演出的是骗子进村行骗的故事,用古老的剧种表现现代生活,喜闻乐见,寓教于乐。